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安全保障更加可靠。交通设施耐久可靠、运行安全可控、防范措施到位,安全设施完好率持续提高。跨部门、跨领域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健全,重特大事故发生率进一步降低。主要通道运输安全和粮食、能源、矿石等物资运输安全更有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发展模式更可持续。交通运输领域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形成,铁路、水运承担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比例稳步上升,绿色出行比例明显提高,清洁低碳运输工具广泛应用,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明显降低,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建设比例显著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持续提高,碳排放强度稳步下降。
治理能力更加完备。各种运输方式一体融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和管理运营养护等领域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更加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融合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更加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快形成。
展望2035年,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绿色集约、智能先进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建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快货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基本形成,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专栏1 “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主要指标 |
类别 | 指 标 | 2020年 | 2025年① | 属 性 |
设施网络 | 1.铁路营业里程(万公里) | 14.6 | 16.5 | 预期性 |
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 | 3.8 | 5 | 预期性 |
2.公路通车里程(万公里) | 519.8 | 550 | 预期性 |
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 | 16.1 | 19 | 预期性 |
3.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万公里) | 1.61 | 1.85 | 预期性 |
4.民用运输机场数(个) | 241 | >270 | 预期性 |
5.城市轨道交通②运营里程(公里) | 6600 | 10000 | 预期性 |
衔接融合 | 6.沿海港口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 | 59.5 | >70 | 预期性 |
7.枢纽机场轨道交通接入率③(%) | 68 | 80 | 预期性 |
8.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率(%) | — |
|
|
|
|
|
|